首页>>>党员天地   打印本页
 
第33问:为什么说“三个代表”是党对自身性质认识的一次飞跃


“三个代表”强调“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与最广大人民的广泛性紧密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扩大了自己的社会基础。  

“三个代表”在党的奋斗目标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就是它不为最终目标的实现安排日程表,而是提出和确立了向最终目标前进的原则与方向。  

在阶级基础方面:具有先进性、广泛性、复合性  

中国共产党诞生时,中国无产阶级只占总人口的5/1000,其相对量是很小的。那么,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确定自己的斗争目标,是只为无产阶级奋斗,去直接建立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还是应该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同时,又代表其他阶级的利益,将两个不同方面的利益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首先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中共一大时,中国共产党曾经认为,为保持“纯洁”的无产阶级性质,对其他阶级、阶层要采取排斥态度,自己的奋斗目标就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但是,这种狭隘的共产党只为无产阶级利益奋斗的观点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革命实践很快就昭示,在中国最迫切需要的是进行民主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为此,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民主革命的纲领,并在中共七大的党纲中明确地写上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这样,中国共产党将无产阶级利益与其他阶级、阶层广大人民的利益很好地结合和统一在一起。由于这种统一和结合,使中国共产党具有了非常广阔的社会基础,获得了不尽的力量源泉,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无产阶级的利益也因此而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为完成自己的最终使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七大相比,九大到十一大的党章去掉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多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内容。这种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在自身性质认识的问题上侧重一般性而忽视自己的特殊性,从这种认识出发而确定的这一时期的任务是力图尽快尽早在中国建立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实行所谓“无产阶级的全面专政”,结果在实践中走了不少的弯路。  

“三个代表”强调“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既正确总结了以往的实践经验,又非常切合中国社会现实的科学结论。它明确地肯定了中国共产党既要是无产阶级的代表,又必须是除无产阶级之外的其他中国最广大人民的代表。作为无产阶级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对共产主义的追求;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从现实出发,把握在现实阶段上无产阶级与其他社会阶级、阶层利益上的一致性,制定出符合现实发展水平的方针、政策与路线,确定与此相适应的近期奋斗目标。这样,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与最广大人民的广泛性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无产阶级利益与其他阶层广大人民利益的有机统一,极大地扩大了自己的社会基础。  

在奋斗目标方面:具有发展性、阶段性、渐进性  

对党的奋斗目标,从终极性的思维方式出发,所考虑和重视的是什么时候可以进入共产主义,再根据设计的模式来安排进入共产主义的日程表。前苏联曾经多次宣布要用十年、二十年、几十年建成共产主义,我国也曾试图安排进入共产主义的日期,这都是受在党的奋斗目标上终极性思维方式影响的结果。人类可以预测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但不能给社会的发展安排日期表。  

“三个代表”在党的奋斗目标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就是它不为最终目标的实现安排日程表,而是提出和确立了向最终目标前进的原则与方向。这就是,共产党在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时,必须牢牢地把握社会基本规律的本质方面、必须紧密地结合自己行为目标的价值主体和准确地把握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利益,它的行为目标的价值主体是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在这里是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按照这些原则,一是中国共产党必须根据每一个现实的历史阶段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状态和方向来确定自己具体的行为目标,以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自己一切方针政策的最高准绳,以先进思想为指导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二是“三个代表”虽然没有直接提最终目标的实现问题,但是按照它的原则走下去,就可以一步一步走向共产主义。  

由上可知,“三个代表”所强调的不是最终目标到底应该在什么时候实现,而是根据社会的实际发展进程,在不同的阶段确定不同的行动目标,在一系列行动目标的基础上使最终目标最后得到实现。因此,在奋斗目标方面,具有发展性、阶段性、渐进性,在发展中不断地确立、调整和修正自己的具体行动目标是它的突出特点。  

在根本任务方面:更具本质性、科学性、全面性  

“三个代表”把“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放在首要地位,是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得出的结论。它使党的性质与社会基本规律的本质方面直接结合在一起,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紧紧抓住生产力这一最具决定作用和本质意义的因素。因此,它更加切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更具有本质性、科学性。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两大方面。前者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后者对于前者又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精神文明可以对物质文明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联系党的性质和根本任务来看待这一问题,“三个代表”在理论上是一个创新。  

“三个代表”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使“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具有了党的属性特征的意义,从而也就明确地肯定了自觉地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是党的根本任务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它对党的任务的规定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地把握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为防止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和和保证。

“三个代表”在关于党的性质、任务等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建党思想和理论。它正确地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自己长期实践的经验,在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保持无产阶级先进性的基础上,更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和时代特征,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001-10-1 13:22:33 点击5
 

把本页介绍给你的朋友把本页介绍给你的朋友

关闭本窗口

发表、查看关于该新闻的评论    
 

实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