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亮点 | (来源:中宣部《时事报告》)
□ 张 剑 侯化生
山东省济宁市农村,有超过一半的村庄,至少有一条水泥、柏油或砂石铺成的主要街道穿村而过,平坦整洁的街道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阅报栏、宣传栏排列整齐,内容丰富,成为村镇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济宁市创建“农村文明一条街”活动给农村所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它也成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亮点。
探索新载体
济宁是个农业大市,800万人口中有600万生活在农村。因此,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成为摆在济宁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他们在农村广泛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在治理“脏、乱、差”,“弘扬传统美德,倡树时代新风,争做文明公民”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思想观念、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始终没有得到十分有效的改善。许多村庄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路面不平、排水不畅,雨后路滑土粘,人、车行走不便;土石、柴草、粪肥等随意堆放……面对现实,济宁市委、市政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于2001年5月,在全市农村以行政村为单位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创建“文明一条街”活动。
创建“文明一条街”首先要有个标准。在摸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实际情况后,济宁市委、市政府协同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个统一的参照标准。即街道规划必须符合乡镇规划要求,符合小康村建设标准;街道路面平坦,两侧有排水沟,雨后无泥泞,无“三堆”(柴草、土石、粪肥)及其它杂物;街道两旁不准拴养牲畜、修建栏圈,要统一绿化,有条件的村街要安装路灯;街道显要位置要设立阅报栏、公开栏、宣传栏;街道要有专人管护,常年保洁等。简单地说,就是下边“四化”即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上边亮化,安装路灯;两边“文化”,道路两边或墙壁上设置阅报栏、宣传栏等橱窗,书写宣传标语。在制定统一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他们又对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经济实力强、各方面条件好的村,所有街道全部建成文明街;经济状况一般的村,至少建设一条文明街;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村,把重点放在治理脏乱差上,逐步创造条件建设文明街,力争5年内村村建成一条文明街。
有了目标,有了标准,钱从哪里来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济宁市结合实际,建立了一套良好的投入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政府把“文明一条街”纳入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规划,拿出一定的扶持资金,以奖励、引导、补贴等方式投入“文明一条街”建设,多数县(市、区)乡镇采取了以奖代补的形式。兖州市对达到标准要求的村,每条街奖励2000元,迄今共投入奖励资金347万元,激发了基层的创建积极性。三年来,济宁市各级财政和村集体用于这项建设的资金达2.6亿元;二是发动群众自愿捐资出劳。邹城市北宿镇谷堆村的村民主动捐款3万元,支持文明一条街建设。鱼台县不少村的群众自发到县城拆迁工地,运来废旧楼板、砖石,修建文明街的排水沟。曲阜市书院镇毕家村已出嫁多年的李运霞回娘家,听说村里要建文明街,也捐献了1000元。仅曲阜市不完全统计,群众自发捐款捐物达800多万元,义务出工达35万个劳动日;三是社会筹资,对口帮建。主要通过吸引外来资助、沿街工商户馈赠,组织省、市级文明单位与经济基础薄弱的村结对子,组织开展矿村共建、厂村共建、军民共建、对口共建等形式,在人力、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进行帮扶。共有270多个村庄为了铭记资助人和资助单位,在文明街的显要位置修建了“功德碑”;四是尝试以市场化运作方式筹资。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等办法,吸引资金用于文明街开发。
建好“文明一条街”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利用。行车、走路,自不必说,村里还把这一条街当作对村民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主阵地,依托一条街召开会议、传播科技信息、公开村事政务、开展文体活动等,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如今,“文明一条街”已经成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街”,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街”,政务公开、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街”,引领农民科技致富的“信息街”,广大群众休闲娱乐的“休闲街”。
取得新成效
济宁市创建农村“文明一条街”活动,赢得了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普遍拥护,有力地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改变了村居的环境面貌。截至目前,济宁市农村已有60%以上的行政村建起了“文明一条街”。共硬化村路4000多条、3000多公里,道路两旁栽种各类花木近30万株,安装路灯3万多盏,挖排水沟6500多公里,建立了宣传栏、阅报栏、政务公开栏等1万多个,明显地改变了农村路难走、车难行,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不少街道修建了街心花坛,备有石桌、石凳,有些经济状况较好的村庄还在街道两边添置了健身器材,为农民交流思想、休闲娱乐提供了活动场地,优化了生产生活环境。群众高兴地说:“以前出门就犯愁、路窄街脏难行走,如今建成文明街,小康生活有奔头”。
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全市30%的村庄在文明街两侧建起了图书室和德育室,800多个村建起了科技文化大院,文明街的两侧都做到了村规民约、道德规范和道德教育三字经、五字歌上墙上栏。不少村每年还把村评选的新人新事编制成大型图片,悬挂于永久性的光荣栏里。农民评价说,地上有绿木花草,低头受熏陶;墙上有政策警句,抬头受教育;牌上有村规民约,做事有标准;栏里有先进人物,做人有榜样。这些实招,对于陶冶农民的道德情操,培养农民良好的行为规范,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开展文明街创建活动以来,济宁市农村寻衅滋事、闹纠纷骂大街、酗酒赌博、封建迷信、小偷小摸等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关心集体、热心公益事业、讲文明、讲礼貌的人和事不断增多,农民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文明一条街”建设活动紧密结合经济发展,运用阅报栏、科技信息栏等阵地,广泛宣传科技致富信息,成为农村群众发家致富的“好顾问”。兖州市大安庙村的主要产业是大棚养蚕,村支书高洪军在报纸上看到可以利用桑条栽培黑木耳的信息后,立即搜集有关资料,通过文明街上的科技栏在全村推广。仅此一项产业结构调整,全村人均增收500元;梁山县徐集镇崔庄村文明街建设后,路好走了,全村新购置三轮运输车120多辆用于生产经营,增强了经济活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嘉祥县曹山村地处山区,建成文明街后,与外界沟通的大门打开了,引进了三个企业,促进了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深有体会地说,“要想富,先修文明一条路”。
提供新启示
济宁市的实践表明,“文明一条街”是个支点,能有效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文明一条街”是个平台,能有效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文明一条街”是个窗口,能有效推进村里政务公开,帮助农民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科学知识、致富信息。济宁市创建农村“文明一条街”的经验,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些新的启示。
让农民成为创建活动的主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只有解决好“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才能有足够的发展后劲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济宁市创建农村“文明一条街”经验告诉我们,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依靠民力,把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要顺应民意,紧紧抓住农民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急其所急,帮其所需;要关注民生,着力解决好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和社会事业建设明显滞后等实际状况。不但要积极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创建活动,而且要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成为创建活动的受益者。
创建文明村镇,要像城市抓社区那样,用更大力气抓好农村行政村的创建活动。要从农村实际出发,把原则要求变成具体措施,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既要高起点,又要因地制宜;既要有紧迫感,又要循序渐进;既要加大力度,又让农民接受认可。通过真抓实干,让薄弱点变成创建工作的亮点。
在建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机制上,可实行“以奖代补”、结对子及采取市场经济运作、多源筹资的方法,拓宽筹资渠道。如在激励先进、培育先进典型中,就可以像济宁市农村创建“文明一条街”那样,尝试以奖励的形式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以激发各乡村的竞争意识和创建热情,也可以根据实际,发动社会资助,多源聚水,多管齐下。
| | (2003-12-20 11:06:08 点击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