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畸形消费现象面面观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家庭消费也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风气使然,农民消费中普遍存在一些不正常现象,甚至造成不顾经济能力、污染精神文明的畸型消费状况,如何在农村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已成为了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红白喜事花费攀比严重
新洲区凤凰镇阳园嘴村55岁的徐德明,是一个会种田种地、却很省俭过日子的农民,模样清瘦,干净利落,尽管老伴已去世,但家里家外还比较整洁。他颇为自豪的是耕种技术,家里2亩田除了口粮还能卖700多公斤,一亩地种了5分棉花5分杂粮,棉花产量高,卖了1000多元,杂粮卖了100多元,日子还是好过的。
平常日子过得清苦的老徐,办起儿子的婚事可不敢含糊。他的大儿子已于1997年结婚另立门户了,女儿也出嫁,小儿子今年23岁,腊月十八(1月20日)结婚。老徐告诉记者,儿子结婚忙了半个多月,今年特地养了一头猪,就是为了儿子结婚酒席上用的,平时养猪不划算,老伴去世后就没有养猪了。结婚花费大数是2万元,其中1万元给女方彩礼、置办嫁妆、请酒席;男方买家具、家电,请酒席花了1万元。这次酒席正桌16桌,大约每桌300元,用了几十条烟,百把斤酒。老徐叹道,农村时下就是这样子,结婚都要花这个钱。
围着记者采访的几个乡亲也是你一言我一语,毫不隐讳地说:从说亲、走亲到出嫁结婚,一般都要花2万多元,比如新娘8套衣服,金耳环、项链等首饰,还有冰箱、彩电、摩托、沙发、组合柜,还都要请小车接亲。这样下来,最少的也要1.5万元,一般都要借债办婚事。
为尽孝心“死要面子”,奢办丧事比较盛行。记者驱车从武汉前往新洲区采访时,有一处大马路上撒得满地黄纸钱,一二百米长,飞飞扬扬,甚是壮观。一打听,说是刚刚走过一支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
凤凰镇阳园嘴村民对记者谈到,农村办个白喜事起码花上二三千元,场面搞得大的会花个八千上万元。一般会请道士唱班,唱个1-3天,六七个人一天出场费300元左右,还得有烟酒饭菜好好招待。不少农户为尽孝心还请来工匠艺人,为死者扎糊纸马、纸人、纸电视机、纸电冰箱等祭品在坟前祭烧。也有村民埋怨说,火葬费太高。
借债送礼“人情风”让人愁
阳园嘴村有4个儿女的朱荷梅常为孩子上学费用发愁,更为繁多的人情往来而忧虑。丈夫是个手艺人,一年的收入正好只顾得孩子读书费用,田地里的米和油正好能保一家吃用和抵交税费。而她家一年人情送礼得花2000元,这对农民家庭来说已是一大笔数目。她说,常常是借债送礼,这家娶媳妇,那家嫁姑娘,生儿子的,做新房的,都得赶啊随啊,亲戚的孩子周岁十岁也得送一份,不赶礼就走不成亲戚,而且有很多是还礼还账。有时孩子学费还可以欠一下,可逼在眼前的人情礼不得不借债“赶上”。
她跟记者算了一下,今年就快送出去两千了,大数有村里3个朋友的姑娘出嫁360元、2家亲戚孩子结婚400元,丈夫姐姐去世400元,眼前2家邻居结婚,一个亲戚孩子10岁正等着要送礼,年头岁尾,时不时就有人情冒出来,还要走亲戚,人情客往数不清。
在新洲区邾城镇钟杨村、凤凰镇阳园嘴村走访的上十位村民谈到,每年的生产投入不过三四百元,但每年的人情往来送礼费用都达到1000元以上。
人情消费,农村家庭不能承受之重。提起人情赶礼,许多农民都十分抱怨,但又不得不去承受。
不良习气蔓延 烟酒消费增加
记者近日走访了新洲区邾城镇钟杨村、凤凰镇阳园嘴等村庄,都发现麻将桌、牌桌开了一张张,打得哗哗啦啦响。走近一看,都有钱币见面的。
据记者了解,赌博恶习死灰复燃在农村比较普遍,年节和农闲,一部分农民无事可做,便在家里村里玩牌。妇女们来小的1元、2元,一小部分男青年则躲起来玩大的,5元、10元、30元,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地干。
近年来,农村许多中老年妇女及部分青年妇女中,迷信现象十分突出。以诈骗钱财为目的的巫婆神汉、风水先生乘机兴风作浪,在农村出现了一批以看相、算命、拆字为业的人。阳园嘴村民说,有人建新房要请人看风水,结婚要请人看日子,这类收费20元至100元不等。
随着人情客往增多,村民社交面扩大,农村烟酒消费大幅增加,占平日家庭支出的大头。阳园嘴村10组的一个小卖部老板娘介绍说,一年小卖部纯收入3000多元,其中烟酒将近2000元,占了60%左右,村里其他几个小卖部也差不多。几个抽烟的村民跟记者算了一下,一天一包烟,按平均每包1.5元计算,一年至少得花550元,再加上过年过节待客烟钱650元左右,一户一年仅烟就得消费1200元。
农村六种畸形消费令人忧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社会状况,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有关部门曾对周巷、丰山、花西、季店、小悟、白沙6个乡镇进行了一次重点调查。调查表明,目前农村存在着6种畸形奢侈消费现象,令人担忧。
一是婚嫁大操大办,消费盲目攀比。现在农村青年结婚不顾家庭实力,追求高消费,盲目攀比摆阔气讲排场的现象日益严重。一次结婚费用,一般要花万元以上,甚至不惜借账结婚,主要是送彩礼、购物品和摆酒席。某镇有个收入并不宽裕的青年农民结婚,给女方送彩礼8000元,订婚1000元,平时年节打发“红包”500元,过门前男方为其购置衣服、猪肉、烟酒等花费500元,置办酒席3000元。等把女方接到家,整整花了13000元。年迈的父母靠种田过日子,全家辛辛苦苦攒了近10年,这一下就用光了。他家中还有个小弟弟正在上学,将来也要结婚成家。年迈的父母靠种田过日子,提起这事,就摇头苦笑。这种结婚,造成了一部分农村青年婚后经济困难,削弱了对农业扩大再生产的投资,而且高价媳妇常常使家庭不和,夫妻反目,形成社会稳定隐患。
二是奢办丧事盛行。据对当年办过丧事的15户农户调查,平均每户为死者花费丧葬费用达3000元,包括安葬费、酒席费和一些迷信活动费等。现在不少农村推行了火葬政策,但是多数农民将死者火化后,仍把骨灰装入棺材埋葬,出丧时举行隆重的“穿棺”仪式,子女儿孙披麻戴孝,烧香磕头。少数农户还向死者棺材投硬币,在送葬路上扔钱,名曰“铺金盖银搭银桥”。埋葬以后,还要立碑,举办“五七”、“百日”、“周年”、“满孝”等祭典活动。不少农户为尽孝心还请来工匠艺人,为死者扎糊纸马、纸人、纸电视机、纸电冰箱等祭品在坟前祭烧。其实有的老人生前都不被赡养,孤苦伶仃,死后儿女给自己讨个好名声,不惜重金替自己装脸面。有的人甚至想借办“丧事”发财,把过去所送的礼金捞回来。奢办丧事不仅自己耗费了大量的钱财,而且毒害了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
三是封建迷信活动蔓延。近年来,农村许多中老年妇女及部分青年妇女中,迷信现象十分突出。信徒们每天做祷告,还要交费。以诈骗钱财为目的的巫婆神汉、风水先生乘机兴风作浪,在农村出现了一批以看相、算命、拆字为业的人。有人建新房要请人看风水,结婚要请人看日子,有的年轻人请算命先生测前途,看运气,命相不好的还得请人消灾免难。这类收费5元至10元不等,请人消灾的甚至心甘情愿送上100元、200元甚至更多。有少数病人,因迷信而延误了治疗,以致身残命亡。有一农民的妻子得了淋巴癌,不及时送到医院治疗,而是请遍周围巫婆神汉给她算、烧、治,钱花了近千元,病却越来越重,最后眼见不行拉到医院,却错过了最佳治疗期。许多农民没有钱买化肥、农药投入生产,在这类封建活动上却毫不吝惜,一掷千金。
四是赌博恶习死灰复燃。年节和农闲,一部分农民无事可做,便在家里开牌场、麻将场。妇女们来小的1元、2元,一小部分男青年则躲起来玩大的,5元、10元、30元,通宵达旦地干。某乡镇一农民经常找人聚在自己家里打麻将,半个月输了1000多元,其妻子因为痛恨赌博,赌气不给赌徒们做饭吃,丈夫便大打出手。
五是烟酒消费逐年增加。据有关部门调查,去年农村农民人均消费烟酒50.7元,比前年的32.1元增加18.7元,增长57.9%。有人一天一包烟,按平均每包1.5元计算,一年至少得花550元,再加上过年过节待客烟钱650元左右,一户一年仅烟就得消费1200元。烟酒除个人爱好消费外,还有办婚丧嫁娶之类的畸形消费。据统计,农民办一次红白喜事用于招待的烟酒就得1200元左右。
六是人情消费大幅增长。现在农村送礼名目繁多,花样百出。婚丧嫁娶、生儿育女、小孩过生日、建房、乔迁、分家、升学、参军等,亲朋好友都要去送礼。有的地方连买拖拉机都要送礼以示祝贺。邻居去恭贺一般送20元至50元,像姑爹、舅舅、娘家等至少100元、200元。有个青年农民结婚,姑爹出手就送500元。在酒宴上,新郎新娘斟酒,喊了两声姑爹,他又按乡俗每人打发“红包”100元,真所谓“百元一杯酒”。提起送礼,许多农民都十分抱怨。
专家指出:人情费往来成了一种民间融资行为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曹阳教授在农村调查中发现,“请客送礼”在许多农村地区已成为一种特殊的集资手段。
曹阳在湖北省洪湖市某村调查时,村干部告诉他说,当一些农户急需现金时,往往巧立名目“请客”。当地的习俗是一般人送礼不少于100元,一桌十人可收礼金1000元,扣除餐费200-300元,一桌客可得现金700-800元,十桌客则可得七八千元。虽然农民也明白“这种人情往来是今天赚、明天赔(你得还别人的礼),总体上可能不赔也不赚,只是自己掏钱凑在一起多吃几餐饭”,但是,它对于解决农户急需的现金流通依然不失为一种选择。
曹阳介绍说,这种方式绝不是湖北省的特殊现象。学者吴毅对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磐石乡双河口村的调查亦指出,“人情开支就犹如一笔村落性的公开流通资金”,“人情费的往来就相当于一种民间自愿性的融资行为。”该村一位刘姓村民说得很明白,“一家有事,等于全村人帮他筹措了一笔应急的资金。”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这是农户融资困难派生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融资方式。
新华网评: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
这些年,农民生活好起来,一些不正常消费习惯也多起来。尤其是年前年后,许多农民兄弟敞开有限的钱袋趋时趋众消费,人情送礼,大吃大喝,大操大办,弄得财力不支或身心憔悴。此外,敬神、捐愿、包压岁钱等陋习,也令人深受困扰。
对于这些农村畸型消费,社会上认识并不一致。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有些人则认为是人之常情不可避免,甚至将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些县乡政府对其危害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事实上,农村畸形消费存在诸多危害,不仅使手头并不宽裕的农民增重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甚至为赶不完的人情而债台高筑,而且使不少陈规陋习泛起,对社会风气、精神文明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移风易俗非常重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应加强宣传和引导,把移风易俗当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民合理消费。不要把婚事办得排场体面误解为富裕文明的象征,不要把出丧轰轰烈烈误解为孝顺有道,就是“传统美德”,实际上有些子女在父母老人生前并不赡养,甚至百般虐待,而在老人去世后,大操大办,完全是为在人前争个面子。乡村干部在指导农民发展生产的同时,要正确引导广大农民更新观念,在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时,破除陈规陋习,去除糟粕;要倡导文明婚礼,不大办宴席,大收彩礼,把钱投入农业生产;要提倡“厚养薄葬”,尽自己能力扶养,让老人有生之年享享福;劝导村民不要热衷于供奉菩萨参与捐建庙宇的封建迷信活动,不要闲得无事就聚众赌博,不要把烟花爆竹燃放得没完没了。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农民,应当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建设新农村的精神文明。把精力、财力、物力集中投入到发展农村经济上去,手头宽余就多为贫困者提供资助,为生活在不幸中的人们“雪中送炭”,千万不要把手头宽裕的钱往庙宇的化钱炉里扔,往赌注里下,要使民俗活动健康向上,引导到聚民心,传民意、振精神的社会效益上来。
山东农民“人情费”不堪重负(基层见闻)
《人民日报》2003年2月18日第五版“视点新闻”(记者 何勇)年前节后,记者在山东农村走访发现,婚丧嫁娶等“人情风”攀比现象严重,愈刮愈烈,许多农民不堪忍受。在鲁北的德州、滨州、聊城,鲁西的菏泽等欠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尤其严重,婚嫁支出沉重。
在一些乡村,青年农民结婚一次,从恋爱、订婚到迎娶到家,除了必备的盖房资金外,尽管风俗各异,男方总需要各种费用2万元左右。大到定金、财礼,小到上车费,凡是女方亲戚,不管远近,都要“打点”。在山东昌邑北部部分乡镇,不少家庭的订婚礼金就高达2万元,还有所谓“三金一木”(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木兰摩托),以及结婚时庞大的开支。农民苦不堪言。亲戚朋友则要根据关系远近送数量不等的“份子”。
据省统计局农调队抽样调查,2002年,山东省农村婚丧嫁娶等人情费用人均支出124.16元,比上年增长23.09%,高于上年6.29个百分点;占全省人均纯收入2950元的4.2%。据此推算,2002年山东全省仅赠送亲友支出就高达87亿元。人情费用的迅速增加,加重了农民负担,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也不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
(2003-3-24 8:16:40)相关链接 浏览次数: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