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党建

 

打印本页

南街村所走的共同富裕的道路

同是南街村同是集体化:为什么改革前近30年走向共同贫穷,改革后几年就走向共同富裕?


南街村并非85年才首次搞集体化,而是自合作化至81年,就早已搞了近30年的集体化。搞的结果怎样呢?

“过去的南街村,是全县出了名的‘难街村’。60%的村民住的是破草房,人均8分地,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只能挣一口饭吃。就连生产队牲口棚里点灯用油的钱,也要靠群众凑,村集体买不起7分钱1斤的平价煤油。”“那时村民吃了上顿愁下顿,年头至年尾,难穿一件新衣服”,“逢年过节,能吃一顿白面馍,能尝尝肉味,是村民最大的期望。”“南街村贫穷,而且是共同贫穷。从1963年到1984年当了21年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刘坤岭老人一提起过去就心酸不已,昔日的南街村简直不堪回首。”(《“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在南街村实现》,摘自《作家文摘》第428期-2001-03-02,网址:http: // www.stdx.gov.cn / 00avon / bbs / showthread.asp?threadid = 3181)

近30年的集体化经营,给南街村带来共同富裕了吗?没有,带来的是共同贫穷。

改革开放后的南街村,不是集体化导致了共同富裕,而是村办企业的利润导致了初步共同富裕之后,再重新实现了集体化。

因此,南街村成功的经验,主要地不是因为集体化,而是因为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和成功实现的农业工业化。

而且,南街村的共同富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南街村企业集团共有职工约一万两千人,通过无偿占有约一万名外来工的剩余价值,达到约两千名本村管理人员的富裕,实际上是六分之一的职工先富起来,是少数人先富起来,而且还不是通过辛勤劳动先富起来。

如果现在南街村的农业重新搞联产承包制,把土地分到各户,集体福利中粮食这一项去除,由各户自已家老少或职工业余时间耕作,自负盈亏地解决,其它福利项目一切不变,也不会导致共同贫穷呢,因为南街村的富裕本来就不是靠的农业,而是靠南街村集团26家企业无偿占有外来工剩余价值所形成的利润。

小岗村没有南街村富裕,是事实。但如果小岗村搞了集体化,就能富裕了么?小岗村在改革开放前也搞了20多年集体化,结果和南街村那近30年集体化一样,也走向了共同贫穷。

在50年代办合作社搞集体化前,小岗村亩产粮食,正常年景是170斤左右,好年景可达180多斤,没有出现过外出讨饭的事情。小岗村初级社没办起来。1956年入高级社后,最高亩产量是第一年的150斤,到70年代后期,降到亩产50斤,每年5至7个月要吃国家返销粮,不论老的、小的、光棍、姑娘,一律外出讨过饭。现在小岗村搞联产承包,小麦亩产700斤。虽然还没有共同富裕,但至少从粮食产量来说,搞联产承包的农业水平,毕竟比原来搞集体化提高了14倍。总不能叫小岗村走回头路,再回到共同贫穷吧?

有些人说,南街村99年产值14亿元,如果全国有20000个村,都实行南街村模式,那么,99年国家农业产值将达到280000亿元。但这不过是脱离实际,一厢情愿的空想。

南街村每1名本村工需要5名外来工来贡献剩余价值,才能达到自己的富裕。如果全国所有村都搞南街村模式,那么,每个村都没有外来工,南街村也不再有外来工,不但不能村村富裕,连南街村现在的富裕也立刻烟飞灰灭。

我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目前生产力条件下,要解决农村的共同富裕问题,起决定作用的首先不是集体化,而是农业工业化或商业化。工业化或商业化要靠投资经营人才,但并非每个村子都有这样的人才。广大农村只能朝那个方向努力,却不能用一个具体模式,如南街村模式,来进行全国性普及。小岗村现在缺的就是投资经营人才。想搞工业化或商业化,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可获取丰厚利润的投资项目。

具体说来,我认为,当前实行联产承包制的农村,其共同富裕道路各阶段为:1.工业化或商业化以取得初步富裕 → 2.土地集体化并取消联产承包制,富裕劳动力加入村办企业 → 3.进一步发展工业化或商业化以提高富裕程度 → 4.土地耕作实现机械化 → 5.最后主要依靠工业化或商业化实现共同富裕。

这也是南街村实际上所走的共同富裕的道路。

(2004-1-28 12:51:49)相关链接 浏览次数:31

发表、查看关于该新闻的评论       把本页介绍给你的朋友把本页介绍给你的朋友        关闭本窗口

“实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