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党校

 

打印本页

网友说话:干部犯罪年轻化,意味着什么?

网友:邵道生
  干部犯罪年轻化主要是指干部腐败年龄的年轻化。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厅长敬大力告诉记者,2002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不满35岁的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案件7331人,占全年38022人的19.28%;共立案不满35岁的国家工作人员渎职案件2820人,占全年9677人的29.14%。今年1至5月的统计中,这两个比例依然居高不下。

  这当然是一个不好的趋势。然而,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干部犯罪年轻化从某种程度上表明社会腐败现象还没有完全得到有效的抑制,说明了中国的腐败还有“接班人”,一茬接一茬,老的倒下了,年轻人接着干,不乏“后继者”。说明什么?说明“前腐后继”现象还很严重,说明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中央所发出警告的准确性:中国反腐败的形势的确是很严峻的,我们本是让年轻人去接革命的班的,结果却去接了腐败的班,这个趋势怎么不令人担忧呢?

  其次,干部犯罪年轻化的另一种“解读”是,一些年轻人当上领导干部没几天,就掉到了腐败的陷阱中去,它至少说明我们的社会在选拔干部队伍接班人的工作上做得还很不理想。根据笔者的研究,至少存在以下五种倾向:一是惟“年轻化倾向”:有些地区的领导班子硬性规定年轻人的比例,没有也硬拔,结果将不合格的人拉进了班子之中;二是片面强调高学历化,似乎领导干部的学历越高越好,将德的要求放置到无足轻重的程度,出现了“重智轻德”的倾向;三是选拔干部中的只讲“有本事”不讲“靠得住”的倾向还比较突出,结果呢?让一批“小人”、心术不正的人、有野心的人混进了官场,没有多久就露了原形;四是还基本上没有摆脱过去习惯用的“你办事,我放心”的六字选官模式,人治痕迹太强,只要“伯乐”一花了眼,就将不合格的人拉了进来;五是少数单位的“帮派意识”强烈,有些领导自己身上不干净,选择接班人自然也只是自己“信得过的人”,臭味相投,这类被提拔的年轻领导是不可能不出问题的。

  其三,干部犯罪年轻化意味着我们反腐败的难度、艰巨程度又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代腐败了的年轻干部的腐败呈现了如下的特点:年轻,文化程度高,据广州市反贪局的数据表明,从1997年至今年3月,广州地区35岁以下青年职务犯罪总人数364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29人,占62.9%,其中研究生17人,这一比例远远超过其他年龄段的犯罪比例。这批人智商高,“会来事”,手段狡猾,活动范围大,而且还具有“亡命徒心态”:捞得着是我的,捞不着死了算,因而涉案金额数目巨大,不计后果,譬如,北京海淀区检察院近年查处的不满30岁的犯罪嫌疑人中,最高数额达7100万元……这些特点无形之中增强了反腐败的艰难程度。

  其四,干部犯罪年轻化还意味着我们对干部(尤其是对年轻干部)的监督教育还很不到位,年轻人一被推到领导岗位,捧的多,好话说得多,荣誉一个接着一个,一片赞扬声,不会严格要求,更谈不上什么批评,到最后让这些年轻干部连自己的姓名都不知道了,自以为了不起,骄蛮得很,党的优良传统没有学到什么,家长制等坏习气却沾了不少,再加上年轻人特有的冲动、不成熟等特点,一到那种诱惑性很强的“环境”,会很快地陷入腐败的泥坑中去。

  总之,干部犯罪年轻化决不是小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不满35岁的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案件占全年19.28%的比例已经不小了,若是不采取得力措施煞住年轻干部腐败的发展趋势,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3-8-7 9:00:34)相关链接 浏览次数:20

发表、查看关于该新闻的评论       把本页介绍给你的朋友把本页介绍给你的朋友        关闭本窗口

“实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