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人才资源开发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毛光烈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根本在于充分发挥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靠的是人力资源的数量优势和低成本优势。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人力资源的数量优势是远远不够的。我省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继续保持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增长质量、经济活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必须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中第一资源的作用,全面落实人才强省战略。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人才资源整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快速增长,从1980年到现在,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3%,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省经济增长仍然是粗放型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矛盾,如土地、水资源、能源、生态、就业等突出问题。当前和今后支撑浙江经济高速增长的物质资源约束越来越显现,低成本的人力资源相对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而新的人才资源相对优势还没有完全确立,人才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强,制约了我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对人才资源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信息化战略是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对新科技革命、加快工业化的必然选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人才资源的科学素养、知识结构、创新和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省信息化人才十分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亟需提高,企业家把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能力需要提高,大批产业工人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能力还需提高。
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对人才资源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正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将其技术独占优势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以专利技术为盾牌,借助技术壁垒削弱发展中国家的成本优势,完成由简单的关税壁垒向复杂的技术壁垒转变的过程。据测算,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直接与潜在的影响每年超过450亿美元,占年出口总额的25%以上。由于浙江经济基本上走的是低成本扩张、模仿创新的路子,容易遭到反倾销的诉讼和技术壁垒的制约。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就必须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而支撑这三大战略的关键是人才的素质,核心是人才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与转化速度的加快。
知识资本化的经济制度对人才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人的素质的提高,知识资本从未像今天这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据世界银行统计,人力资本、土地资本和货币资本三者的构成大约为64∶20∶16,说明人力资本已成为全球的最大财富,由此带来人才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人才流向上海的比例是37%,流向广东的比例是22-23%,流向浙江的比例是6-7%。造成当前人才匮乏和流失的根本原因是我省人才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教育体制、科技体制、分配体制与经济发展和人才发展的要求相比,改革和创新显得相对滞后,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加强我省人才资源开发,必须把人才战略摆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之中去谋划、部署。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相互交融是时代的重要特征。我们要站在战略的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人才资源开发的重大意义,大力弘扬“四个必须尊重”,积极营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人才发展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构建统一开放的人才资源市场体系;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劳动、技术、资本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方式,加快智力资本人格化、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制定人才资源发展规划,并将其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把我省建设成为人才创业的福地、人才成长的宝地、人才集聚的盆地。
(据浙江日报)
(2003-12-30 8:29:30)相关链接 浏览次数: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