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党校

 

打印本页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我们党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全党同志思想上和工作中牢固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因为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先后发生过两次革命:一次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已经完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革命,就是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两次伟大革命的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贡献。党的十三大阐述了这一理论的十二个科学理论观点,指出这些观点构成了这一理论的轮廓。党的十四大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从九个方面列举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突出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观点,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的观点,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观点,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观点,“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观点,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观点,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的观点,等等。这些新的思想、观点,是邓小平理论贡献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最可珍贵的财富。这些新的思想、观点,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的著作中,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得到深刻的阐述。
  我们强调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中国”是地域定位,说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新阶段”是历史定位,说明邓小平理论相对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是因为: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和我们党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革命胆略和科学精神相统一的思想路线。“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一九七八年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是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我们党和国家面临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一九九二年又发表了南方谈话。这是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坚决抛弃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抛弃那些对社会主义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抛弃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思想,同时坚决反对那些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一个半世纪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的思想解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在纠正过去错误认识的基础上,邓小平根据新的实践和新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理论观点。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尤其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同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半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马克思主义者要认真对待世界经济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墨守成规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针对新的形势,邓小平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作出这个总判断的基础上,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国际战略,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我们党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我们党在复杂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冷静观察,沉着应付,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提供了明确的指针。这是邓小平理论所蕴含的鲜明的时代精神。
  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贯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它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是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这一科学体系,经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检验,已经被证明是指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邓小平理论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灿烂光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它们在观察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上,在关于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认识上,在关于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实现使命的基本原则问题上,都是一致的。比如,它们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明的奋斗方向和目标都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定的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领导力量都是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等等。党的七大时,提出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决不是排斥和抛弃马克思列宁主义。今天我们党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也决不是排斥和抛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2001-11-4 13:39:05)相关链接 浏览次数:179

发表、查看关于该新闻的评论       把本页介绍给你的朋友把本页介绍给你的朋友        关闭本窗口

“实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