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婺城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金华市婺城区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钱世茂
(2001年11月26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金华市婺城区委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金华市婺城区第四次代表大会是新婺城区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是一次面向新世纪、分析新形势、谋求新发展的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顾总结新区运作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战略措施,选举产生中共金华市婺城区第四届委员会和中共金华市婺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和组织全区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婺城而奋斗。
一、正确估价新区运行态势,始终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
今年2月底,市委、市政府对市区行政区划作了重大调整,婺城区人民拥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全区经济社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体制、新任务,区委牢牢把握工作大局,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识大体、顾大局,积极开展工作,新区运行平稳顺利,各项工作开局良好。
第一,新区的潜在优势,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新婺城区作为金华市的主体城区和城乡结合的新区,整合了各种资源和要素,拥有许多潜在的优势,只要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必将为我们加快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新区城乡一体,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新婺城区辖20个乡镇7个街道(其中委托市开发区管理2个乡镇、3个街道)、714个村和居委会, 总人口60.73万人,总面积 1388 平方公里。新区有城有乡,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城区是金华市的核心区,交通网络发达,教育、科研机构密集,服务设施完备,区位优势和人财物集聚功能明显。农村具有丰富的水土、旅游、人文和劳动力等资源,只要充分挖掘潜力,发挥人缘、地缘优势,实现城乡联动,必将促进我区经济加快发展。
——新区经济基础较好,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2000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5亿元(不含市直和市开发区,下同),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2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0元,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6%、44.8%、38.6%,经济结构比较合理。第一产业基础较为扎实,花卉苗木、果蔬等经济作物和生猪、奶牛等养殖业具备一定规模。第二产业实力较强,汽摩配件、工量具、造纸、纺织、食品等行业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有较好基础,依托城镇可快速发展。
——新区党政机构精简,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我区按实运作后,区级机关设置6个党委工作部门和17个政府工作部门,机构数明显减少,尽管运作初期存在部门少、人手紧、工作难开展等问题,但从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角度看,有利于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降低政府运作成本、方便基层办事、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第二,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为我们加快发展打开了新局面。区委始终把发展放在首位,认真研究发展思路和措施,引导全区干部群众集中精力抓发展,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挤出财力加大扶持力度,成立了企业审批事项代办服务中心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开展工业、农业和金融专项服务月活动,全面启动了城北工业园区、白龙桥工业园区和西部扶贫创业园区建设,加强了花卉苗木、有机无公害稻米、果蔬、奶牛等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完成“乌引”灌区节水续建一期工程、土地整理等一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着手进行商贸流通企业改革,加快了仙源湖和九峰山旅游景区开发,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截止10月底,全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7.1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9.9 %;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入2.5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8.7 %;三个区级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300多万元,引进企业70家;实现外贸出口交货值8.0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3.9 %,其中自营出口2527万美元,占年度计划的84.3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769.8 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1.1 %。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积极配合市政府做好旧城改造、道路建设等工作,完成了通箬阳公路砂改油和九后公路建设,雅畈梅溪大桥动工兴建。加大下山脱贫工作力度,启动了四个村的下山搬迁工作。加强社区建设工作,推广了城东社区建设试点经验。理顺市、区教育管理体制,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举办了军警民联合文艺踩街活动,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在市五运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严打”整治斗争,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民政、国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均取得新的进展。
第三,党的建设取得新进步,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证。区委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认真组织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了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全区971个党支部1.75万名共产党员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在全区组织开展了“奉献新世纪、创造新业绩、建设新婺城”主题教育活动,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激发了全区人民的创业热情。成功地召开了人大、政协“两会”,选举产生了区人大、政协和“一府两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审议通过了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时期计划纲要。加强了机关党建工作,理顺了党组织关系。开展了纪念建党8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进行了先进基层党组织评选工作,组织了村级组织换届和乡镇换届试点,推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顺利完成了工、青、妇和工商联换届任务,加强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团共建工作,扩大了党的工作影响力和渗透力。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区委坚持把握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实行考察预告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全面考察、充分酝酿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区机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班子配备及干部调整工作。加大了领导干部交流力度,加强了年轻干部和女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 ,进一步改善了领导班子结构。建立了区管后备干部人才库。举办了区管干部上岗培训班,加强了农村干部学历培训工作,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素质。
——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区委认真组织开展乡镇、部门、街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转变了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促进了机关部门的制度建设,推行了民情恳谈、自评众议等制度,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农技110”,提高了干部素质和服务水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琅琊镇开展了村级学教试点工作。举办“七一”重要讲话学习会和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读书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党政一把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经济责任审计,开展从政道德和警示教育,进一步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大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
上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是省市部门单位和驻金部队真诚协作、鼎力相助的结果,是离退休老同志热情关心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金华市婺城区委,向全区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区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自身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山区扶贫任务还相当艰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社区建设任务繁重,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不足,产业发展机制不活;对外开放力度不够,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市、区事权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够适应;社会治安、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不能消极畏难,裹足不前,而应落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始终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
二、明确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全面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今后五年,是全面实施“十五”计划的五年,是建设现代化新婺城的重要时期。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一定要不负使命,迎接挑战,开拓奋进。
——从面临的机遇看:加入WTO,使我国经济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我区可以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方面的优势,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的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有利于我区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北京申奥成功,国际茶花会议在我区举办,将为我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商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强劲发展,将带动我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杭金衢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将进一步改善我区的发展环境;市区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将为我区城市扩张提供新的机遇。
——从面临的挑战看:西方国家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的“西化”、“分化”图谋,国内各种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潜伏着许多不安定的因素。目前国际经济环境动荡不安,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带来很大影响。加入WTO,对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如何面向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给国有企业、政府监管及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带来新的压力。周边县市的快速发展,使我们面临着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巨大竞争压力。
分析当前发展的形势和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既要正确对待不利因素,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又要准确把握有利时机,坚定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今后五年,我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发展为主题、调整为主线、创新为动力、富民为宗旨,认真实施科教兴区、工业强区、开放带动、城乡联动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发展园区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和社区管理规范化,切实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为建设繁荣、优美、文明的现代化新婺城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婺城。主要体现在:经济快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力争赶超全市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规模明显扩大,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开放型经济比重明显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建设高品位,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的框架基本形成,市区和中心镇的集聚功能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中心城市——卫星镇——小康村新格局,城镇景观优美,人文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管理创特色,城镇规划、管理和经营迈上新台阶,社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生产、生活、法治环境明显改善,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生活上水平,就业渠道拓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要实现上述发展目标,今后工作必须坚持“五个不动摇”:
第一,与时俱进,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与时俱进,是共产党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强大动力,是党的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不竭源泉。要实现我区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创解放思想的新境界。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按照“三个解放出来”的要求,努力做到“四个正确看待、四个牢固树立”:从建设现代化新婺城、始终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来正确看待前进中的困难,牢固树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立足实际抓发展的观念;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强区域经济吸纳力的角度来正确看待企业改革问题,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重在发展的观念;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对外开放形象的角度来正确看待服务问题,牢固树立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从我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的现状来正确看待工作思路问题,牢固树立办大事、创大业、争一流的观念。
第二,围绕中心,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不能忽视和放松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绝不能忽视和放松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形成上级围绕下级转、机关围绕基层转、一切围绕经济转的良好氛围。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各阶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速度与效益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专心致志、全力以赴、齐心协力地加速经济发展。
第三,开拓创新,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今后五年发展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竞争,是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竞争。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继续深化市场取向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四,以人为本,坚持“两手抓”不动摇。能不能实现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根本在党,关键在人。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提高居民素质、生活质量和城乡文明程度为重点,以建设现代文明城镇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科学文化建设,努力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价值体系和舆论氛围,为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婺城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五,固本强基,坚持“三个代表”不动摇。“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努力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党员干部都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做经济建设的排头兵、文明守纪的模范、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切实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带领全区人民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而不懈努力。
三、牢牢把握发展主题,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发展生产力是党的一切奋斗的根本目标。我们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发展主题,努力推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大力推进工业发展园区化,着力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工业经济是我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要认真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以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抓好总量投入、优势培育、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推进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升级,形成我区工业经济特色优势和整体竞争力。
加快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要以城北工业园区为龙头,以白龙桥工业园区、西部扶贫创业园区为重点,以乡镇工业小区为基础,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原则,逐步建立起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资源共享、集约发展的区域特色工业经济体系。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原则,集中力量加快三个区级工业园区建设,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出形象、三年见成效”目标,使之成为我区对外开放的主窗口、工业发展的主阵地。乡镇工业小区要立足现有基础,注重发挥优势,出台扶持政策,促进大力发展,争取多引进一些环保型、科技型、外向型的企业,努力建设特色园区。到“十五”期末,工业园区(小区)开发面积要突破15平方公里,发展工业企业10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0家。
培育优势产业,提升产业层次。要重点扶持汽摩配件、家电配件、工量具、彩印包装、服装、工艺绗缝、精细化工等特色产业,加强规划引导,促进相对集聚,逐步形成块状经济规模优势。大力发展中小科技企业,着力培育几个高新技术产品。努力改造提升纺织、造纸、食品、建材等传统行业。积极培育一批来料加工的经纪人,鼓励群众通过代加工,增加收入,积累资本,兴办家庭工业。
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坚持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并举、发展高新技术与改造传统产业并举、技术引进创新与自主开发创新并举,加大技改投入,大力扶持企业技术改造。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强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加快人才引进和人才资源开发,努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商标意识、专利意识和品牌意识,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大力推进农业经营产业化,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加快优势产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合理规划布局婺北、婺南、婺西、山区四大农业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策扶持,择优发展,逐步建立区域特色明显的农业基地。依托特色产业优势,扶持创办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全区特别是西部乡镇种养结构的调整,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抓好花卉苗木、佛手、奶牛、畜禽、果蔬、笋竹六大产业链建设,加快花卉苗木、有机无公害稻米、食用笋、奶牛、生猪、特种养殖等特色农产品基地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加快竹马、罗店、乾西茶花基地标准化建设,迎接2003年国际茶花会议的胜利召开。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实施好种子种苗工程,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有机无公害农业,培育一批农业品牌。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文化培训,鼓励农技人员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监测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健全农技推广和农业信息网络。加大农业信贷服务力度,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新途径、新方法。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产品销售中介组织,在城市环线和高速公路互通口一带创办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努力突破产后“瓶颈”。认真落实农民合理负担“一定三年不变”政策,实行涉农收费和价格公示制,加强农民负担专项检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水土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继续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乌引”灌区节水续建二期配套工程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钱塘江上游干堤加固工程建设。积极做好九峰水库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高标准搞好平原绿化。认真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造地改田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抓好山区扶贫开发和下山脱贫。坚持“群众自愿、自力更生,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原则,对交通不便、资源缺乏、就地脱贫无望的部分山区贫困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下山脱贫。到“十五”期末,争取在上级党委政府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实现2万人下山脱贫。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继续开展结对扶贫、项目扶持工作,帮助山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山区农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高山蔬菜、有机茶、瓜果、药材和笋竹等特色农业,扩大劳务输出,拓展增收渠道,增强山区群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加快旅游业发展,全面带动第三产业的兴起。旅游业是新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我区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要充分利用金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一品牌,加大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并以此促使我区第三产业的全面兴起。
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挖掘文化内涵,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创新体制,突出特色,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尽快理顺重点景区管理体制,探索市场化投入运作机制,加快九峰山风景区和仙源湖旅游度假区建设,积极发展城郊休闲度假区和观光农业,主动把各景区纳入全市、全省旅游大网络,拓展旅游市场,做大旅游产业。按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绿化山区、美化山区的指导思想,有效保护山区资源,创造条件,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
改造提升服务业。稳步推进商贸流通企业改革,大胆引进经营新机制,加快推行连锁、配送、代理、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合理布局城乡网点,积极调整商品结构,不断增强竞争实力。根据“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发展趋势,以城区为依托,在城郊或小城镇特别是在城市交通环线附近引进大中型购物中心、超级市场和连锁店,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商业网络。
拓展三产发展领域。依托城市人流、物流集聚的优势,培育和发展金融、保险业和资产评估、信息咨询、经纪代理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教育、文化、房地产、仓储运输等社会服务业,加快发展餐饮、娱乐、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业,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切实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合同欺诈、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活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四、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加快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联动协调发展。
(一)加速城市扩张,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新兴城区。围绕把金华建设成为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按照“整体规划、突出重点、项目启动、逐步拓展”的要求,重点抓好城北新区开发。要高起点规划城北新区总体建设方案,科学规划加工区、商贸区、居住区、休闲区等功能分区,多渠道筹措资金,高标准建设供排水、电力、通信、道路等市政设施和街景立面。争取通过五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把城北新区建设成为布局科学合理、建筑新颖美观、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化新兴城区。与此同时,要按照“统一规划、联动开发”的方针,积极争取市政府尽快拉开城市道路总体框架,配合做好旧城改造和迎宾大道、人民西路、解放西路、宾虹路、义乌街、双龙南街的延伸工程建设,抓紧建设金雅公路和金安大道,高标准搞好乾西和竹马、雅畈和安地等区块的规划、开发,不断扩大城区规模,逐步形成以城区为主体、南北拓展、向西延伸、城乡协调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二)加强中心镇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根据区划调整、城镇新一轮发展的实际,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做好杭金衢高速公路下潘互通口建设规划和中心镇、中心村的规划修编工作,发挥好规划先导作用。积极稳妥地实施撤乡并镇、撤乡(镇)建街、撤村建居工作,优化农村生产力布局,突破城市发展空间。用足用活各种优惠政策,重点抓好省级中心镇汤溪和综合改革试点镇白龙桥、罗店,以及琅琊、罗埠等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根据“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项目业主化、筹资方式市场化”的原则,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推进户籍、社会保障、土地等各项制度改革,强化中心城镇的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积极开展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编制,结合旧村改造,促进中心村建设。认真实施区乡公路改造计划,提高市区通乡镇公路等级,做好金华南环线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争取早日动工,努力构建畅通、安全、快捷的交通网络,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实现社区管理规范化。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载体,强化城市管理职能。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要求,理顺市、区、街道、社区的管理体制,逐步优化各类硬件设施。合理调整社区区域,以社区党建为龙头,切实加强社区工、青、妇及各类自治组织建设,建立互助网络,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坚持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建立“五室、两站、一场所”,逐步配套社区文化、体育、娱乐等设施。建立规范的社区物业管理、医疗保健和商业、信息、家政服务等保障体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以创建文明示范街、文明社区为重点,加强对居民的教育,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绿化美化社区。
五、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再创发展新优势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创建发展新优势。
(一)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经济运行市场化。加快国有、集体企业特别是商贸流通企业的改革步伐,大胆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组,2年内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要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积极推进企业的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大力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和生产要素的股份化,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参股等形式,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积极推进资本经营。
(二)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认真抓好政府机构改革,强化政府在制定发展规划、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职能,建立精简、高效、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积极推行一站受理、全程代办服务方式,切实提高办事效率。深化企事业单位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经济服务和监督机构职能,规范部门行政管理和执法行为,着力营造良好的办事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坚持“积极、合理、有效”方针,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加强项目管理,落实领导干部招商引资责任制,采取务实有效的招商方法,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推广洞溪经验,树立“诚信服务”观念,努力引进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拓宽投资领域,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交通、水利、城建、农业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的技术改造,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方针,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外经合作路子,积极开展境外工程承包和技术劳务输出业务,鼓励在境外办企业。
六、坚持“两手抓”方针,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先进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晶,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两手抓”方针,以提高全民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积极推进依法治区,强化以德治区,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为全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开展“四区”创建活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今后五年,我们要重点抓好“四区”创建工作,并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全力推进社会事业的发展。一是要争创省科技进步先进区。认真实施“科教兴区”战略,落实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加大科技投入,继续实行科技创新财政贴息奖励政策,启动新世纪人才工程,加快人才培养、引进和开发力度,努力构筑人才高地。建立和完善区、乡镇、村三级科普推广服务网络,加大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大力推进科技兴工、科技兴农,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二是要争创省教育强区。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高中段教育普及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加强师德教育,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消除学校危房。加快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三是要争创省文化先进区。按照建设“文化大市”的要求,制定我区文化事业发展五年规划。以“东海明珠工程”为抓手,弘扬光大古婺文化,创作一批具有地方特色 的文化精品。加大投入,改善文化设施缺乏状况,加快实施农村广播电视入户工程,不断丰富和活跃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四是要争创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健全综治网络,完善各种防范措施。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化解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充分发挥信访和人民调解等组织的作用。加强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和城乡结合部的管理。进一步深化“严打”斗争,认真开展各项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深入开展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坚决查禁和取缔非法宗教组织。深入开展“平安社区”、“治安安全村”、“治安安全单位”创建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
与此同时,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依法保护和开发国土、矿产等资源,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积极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保障事业。重视老龄、幼教、残疾人等工作。
(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并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教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开展企业生产经营人员的“诚实守信”教育,提高广大劳动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和改进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适应新的形势。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活动阵地的作用,加强对青少年的“五爱”教育,增强青少年的公民道德意识。要在各行各业开展“评十佳”活动,大力宣传在建设新婺城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弘扬正气 的良好风尚。
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提倡勤劳友善、俭朴节约、奋发进取的传统美德,坚决遏制封建迷信、婚丧事大操大办、赌博等不良风气,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和“文明在婺城、满意在婺城”为主题,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文明行业、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的“五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农村“双整治”、社区“六整治六达标”活动,推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认真实施依法治区五年规划,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育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更多地依靠法律法规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矛盾,同时引导群众把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依法履行应尽的社会义务统一起来,理解和支持政府依法行使职权。全面推进部门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考评制,推动政府机关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实现行政行为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加快司法制度改革,强化司法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加大依法治理力度,完善依法治企、治村、治校,推进街道社区依法治理。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社团组织的管理。加强和改进党对工、青、妇、工商联等群众团体的领导,更好地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居民自治组织,规范政务、村务、厂(校、院、所)务公开制度。加强人民武装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抓好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双拥”工作。
七、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切实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
要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开创我区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为顺利实现我区新世纪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全党。全区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来抓,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增强党员干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学习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机关学习日等制度,加强政治、经济、科技、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创新学习载体,努力形成认真学习、民主讨论、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风气,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提高驾驭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围绕加快实现我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任务,以深化党建工作责任制为重点,大力开展“五好”村党支部、“六好”乡镇党委、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区)“三级联创”活动,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认真开展以转变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不断巩固和深化乡镇“学教”成果,大力提高乡镇干部素质。以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为目标,全面开展村级“学教”活动,并力求取得实效。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切实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进一步规范村级工作制度,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建立健全村干部的利益保障机制,努力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扎实开展后进支部整顿,帮助改变落后面貌。健全完善社区党建工作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扎实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重视工会、共青团组织建设,努力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群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认真做好机关、学校和社团的党建工作。认真抓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稳妥地做好新社会阶层中优秀分子的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建立和完善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各项制度,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党内通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等制度,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按照“五个坚持、五个不准”的要求,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在解决干部能上能下、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扩大干部交流、改进干部考核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任前公示和考察预告制度,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民主程度。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建立职务任期、任职年龄、试用期、辞职和调整不称职领导干部制度,大力拓宽领导干部“能下”的渠道。完善干部任期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岗位实绩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强干部的动态管理。扩大干部交流面,推进干部的合理流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认真实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级干部的培训,包括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农村干部培训,努力提高干部素质。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通过下派、外派、挂职和多岗位、多层次培养锻炼,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培养,注重妇女干部、党外干部的选拔。重视知识分子队伍建设。关心基层干部特别是山区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做好老干部工作,更好地发挥他们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要牢固树立“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坚持发扬求是精神和务实作风,自觉从各种繁琐的应酬和事务中摆脱出来,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民排忧解难。健全区领导联系基层的“六个一”制度,抓好区领导现场办公制度的落实,促进领导干部带头联系群众。各级党政机关要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制定和落实调研计划。部门、街道要健全服务承诺制,完善窗口服务,制定便民措施,自觉服务基层。乡镇要巩固和深化“学教”成果,健全和规范住乡驻村联户制度、民情恳谈活动、便民服务中心、“农技110”等好的载体,不断改进抓作风建设的方式方法。要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五)坚持从严治党方针,促进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要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不断强化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抓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制度的落实,强化对领导干部“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的监督。加强对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重大典型案件警示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牢固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条防线。以范匡夫同志为榜样,永葆人民公仆本色,做清正廉洁的模范。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完善各级会计核算中心职能,加强对预算内外资金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强化源头治理,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坚决查办大案要案,严惩腐败分子,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同志们,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新任务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百业待兴、蓬勃向上的新婺城需要我们用新的精神、新的理念、新的举措去建设。我们要有艰苦奋斗的本色,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创新创业;我们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自强不息,拼搏进取,与时俱进;我们要有争创一流的雄心,志存高远,勇于开拓,敢为人先;我们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抓出实效;我们要有廉洁奉公的情操,清正廉洁,勤政为民,造福一方。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共金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同心同德,拼搏进取,创新创业,加快发展,为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现代化新婺城而努力奋斗!(2001-12-13 13:22:25)相关链接 浏览次数: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