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员风采

 

打印本页

十六大代表风采录


  王忠诚:共产党人的忠诚之志

  显微神经外科大夫,需要最锐利的目光。在细如发丝的区域,手术中任何微小的差池,都会造成巨大的后患。作为世界上这一领域成功率最高、手术质量最好的医生,王忠诚可以称得上“最具眼光”的人。
  在北京和煦的阳光下,王忠诚儒雅如常,镜片后的目光十分慈祥。继十五大之后,他再次当选为十六大代表,他将之视为党对他的信任。这几天,北京电视台正在热播以他为主角的同名电视剧,人们一次次被他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所感动。然而,处在巨大荣誉之中的王忠诚却平静如昔。他说,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开好会,领会好大会精神,与全体代表一起,让新世纪的第一次党代会圆满成功。 >>>详细内容

  赵秀玲:激情为世界屋脊的光明燃烧

 海拔4400多米的施工工地。赵秀玲,这位生长于渤海之滨的女大学生,在世界屋脊默默燃烧着自己的青春。10年间,她和战友们修建的一座座被藏族同胞称为“高原小太阳”的电站,使西藏的电力翻了一番。

  联系实际座谈江泽民同志的报告,39岁的赵秀玲代表心潮澎湃。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位刚刚荣获第四届中国“十大女杰”称号的武警水电三总队副总工程师表示,为了藏族同胞的幸福与光明,我愿燃烧自己的一切。 >>>详细内容

  郭凤莲:大寨村的“三级跳”

  薄薄的毛衣,黑色的西裤,时髦的短发,从郭凤莲代表身上一点也看不出农民的模样。在与记者谈话中,不时有电话打进来,内容大多是要和大寨合作发展。“现在,大寨这个品牌,很值钱的!”她说。
  十多年前,郭凤莲重新担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十多年来,郭凤莲带领大寨500多口人,实现了“三级跳”:

  1992年,大寨集体收入100万元;1994年,大寨总收入超过了1000万元;2002年,大寨的总收入将迈上1亿元的新台阶。 >>>详细内容

  退休不退志的吴登云

  作为全国优秀党员,党的十六大代表吴登云是新疆代表团里的新闻人物。从196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我国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工作,吴登云这位苏南水乡的汉子至今在乌恰县已工作了近40年。
  11月6日上午8点,在新疆代表团驻地门口,记者巧遇到吴登云“打的”外出,好奇心驱使记者前去探个究竟。

  “今年初我已从乌恰县医院院长岗位上退了下来。虽然不当医生给人看病了,但作为一名党员我还要为边疆各族人民脱贫尽力。”62岁的吴登云快人快语。 >>>详细内容

  统一思想才能干成大事业—访90高龄的赵德尊代表


  他今年90高龄,是本次党代会中年龄最大的代表之一。他参加过党的七大,退休17年后又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他曾是“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参加过太行山革命根据地、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后蒙冤25年,1976年重返黑龙江省委书记岗位。有人说,“他就是一部历史”。当我们见到这位屡经风雨冰霜、德高望重的黑龙江省的老党员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详细内容

  杨凌:要在北京再夺奥运冠军

  许多人记住杨凌,是在一个特殊的时刻。在万众瞩目的莫斯科奥委会大会上,当萨马兰奇缓缓念出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城市为“北京”时,率先跃起高兴双臂的,就是这位来自北京的奥运会射击冠军。

  无疑,在参加十六大的代表中,杨凌是紧盯目标最准的一位。作为1996、2000年两届10米移动靶奥运冠军,他对如何咬紧目标,有着特别的感觉。他说,要坚定自信,要果断击发。说这番话时,作为北京团最年轻的党代表之一,杨凌显然别有深意。

  从14岁就开始训练射击的杨凌最大的理想,就是在他出生的这座城市再夺一次奥运冠军,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详细内容

  俞卓伟:带听诊器的党代表

  头发已经斑白的俞卓伟,可能是十六大代表中“装备最齐全”的一位。在他大大的行李箱里,装满了中药理疗仪、袖珍心电图仪、血糖测定仪等各种医疗器具。从见到他的那刻起,他脖子上的听诊器就没摘下过。在天气渐冷的北京,他房间里仍敞开着窗户,人来人往,热闹非常。
  五十六岁的俞教授已经二十多个小时未合眼。作为著名的普内科专家,他担任着全国知名的上海瑞金医院分管医疗的副院长,工作异常繁忙。为抢救一名呼吸衰竭的危重病人,俞教授在临上会的前夜通宵未眠。清晨6点多,当他走出急诊室,拎起行装出门时,发现全院的几十位党员代表已经站在医院的门口,为他送行。 >>>详细内容

  卢定华的三句“工作经”

  整整等了两天,才见到甘肃平凉市吴岳村党支部书记卢定华。女支书黑红的脸膛上稍微带了点疲惫。卢定华去西安为村子里的小康楼买建筑材料,头天晚上3点多钟才赶回来。“自己买的用着放心”,卢支书淳朴地笑着,边拍打着衣服上沾的白灰,有点不好意思,买材料回来她还没来得及换衣服。

  就是这个黑红脸膛、身材微胖的女支书,在上任的7年时间里,带领全村的老老少少,把一个400多户人家、人均收入只有几百元的后进村,变成了一个著名的“小康村”:村子里有货场,运输队、施工队、装卸队,已经建成的“小康楼”23幢,4000多米的村内路面全部硬化。2001年,吴岳村人均纯收入3800元,集体经济纯收入226万元,集体积累增加近350万元。



(2002-11-9 18:20:25)相关链接 浏览次数:84

发表、查看关于该新闻的评论       把本页介绍给你的朋友把本页介绍给你的朋友        关闭本窗口

“实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