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员风采

 

打印本页

一位老党员的赤诚之心——记婺城区雅畈镇大山村党支部书记邱根林



雅畈镇大山村位于婺城区南部山区,距金华市区15公里,与武义县接壤,全村共115户,人口362人,农田180亩,茶叶山146亩,山林面积4300亩,是个山多田少的偏僻小山村,村级集体经济较为薄弱,2000年人均收入仅3000元。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只有配好“领头雁”,才能改变大山村的落后现状。而上届村支部因各种因素,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各项工作较难开展。在1999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时,全体党员一致推选老党员邱根林为村支书。而当时,他因病住进了市人民医院,刚动了手术不久。镇党委、管理处领导和村干部三番五次来到他的病床前请他挑上这副担子。65岁的邱根林经过认真考虑后出任了村支书。
上任之初,他刚出院不久,一边要服大量的中西药,一边还要接受一月一次的化疗,身体极度虚弱,下不了床,坐不了凳。当时摆在他面前的难题却很多:10年村财务帐目未清理公布,群众意见很大;农业税收缴困难重重,有的农户6年的农业税一分未交,有10多户由村经济垫付未还;山林责任制完善工作未兑现;水库涵管堵塞不畅,严重威胁着全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种承包款该收的未收等等,干部离心离德,群众怨声载道。在此情况下,邱根林决心从抓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入手,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 3月下旬,他召集了全村党员干部大会,会上他要求每个班子成员打铁先求自身硬,凡是要求党员做到的,党员干部要先做到,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全体党员要先做到,实实在在地给群众做出样子来。当时他表态,不会因病影响工作,一定要将村遗留问题处理好。在他的感召下,党员干部的思想得到了统一,表示要服从组织分配,与党支部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组织推选了村清帐小组,山林责任完善按1988年的规定确定专门人员查对。邱根林抱病在扩音机里宣传财务清理、山林退找的重要性,号召村民大力配合协助村里理财,宣传搞好村务、财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努力,10年的财务得到上墙公布;拖欠农业税由村垫付的农户30多户2000多元,全部上缴;清查出的32笔漏帐4300多元如数追回;10个农户向村里借去和挪用之款以及白条子17100多元全部收回; 14000多元茶叶山承包款得到全部收缴;拖了长达十年左右的暂付款得到全部清理。从此,群众的心平了、气顺了,履行国家和集体义务的自觉性增强了。
“我要在有生之年,实实在在地做几件实事,我要‘清清白白上阵,三年后也要清清白白下台’,我要对得住大山村的父老乡亲,”邱根林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1999年4月初,已是春季多雨水之际,大山村峰公岭水库位于该村之土坝高17米,储蓄水6万立方米,由于前几年捕鱼时水库的底涵被石头泥沙所堵塞,个别群众用铅线把11根毛竹树连起来捅涵管,结果杉树的头断掉,留在里面的9根毛竹树无法取出,导致流水不畅,启闭机如同虚设,若遇上洪灾,后果不堪设想。前两年村两委也采取过两个办法,结果花去资金5000多元,仍不能解决。邱根林在病床上想,如若将钢筋焊接起来从外向内捅,并在头上做钩,既捅又拉定能见效,这想法经多人讨论认为可用,于是村出资2000多元进行投标。原支书邱永忠以 1600元中标,一个星期后邱永忠疏通了水库涵管。悬在全村群众头上的“定时炸弹”解除了。
1996年特大洪水,冲出该村天当垅27处道路、田塍、小桥的缺口,这给村民上山背毛竹运柴、种田等带来很大不便,由于资金缺、花费工时多,一直拖着未予恢复,群众意见较大。本村有千余亩山田在这条垅,若不修复将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9月份,党支部下决心采用公开投标的形式修复这些道路及桥梁。两个多月后, 27条路田堪和4座桥都完工且验收合格,进一步提高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大山村是山多田少的小山村,人均有山10多亩,在1988年山林责任制完善中,规定按年底人口分山,增加人要收人民币20元,减少则退出人民币20元,这一工作一直未予兑现,阻挠了承包款上交和农业税的收缴工作。因此村两委组织人员上门退款46户共14670多元,收入74户19450元,终于完成拖了10年的山林款。
1999年底该村有集体存款 14万元,怎样用成为一大难题。村两委提议为村民办两件事:1、全村浇水泥坝27条,需用资金2万多元。2、造一幢综合楼,有老年活动室、电视室、读报室、党员妇女青年活动室、办公室和会议室,村两委要挂牌,这一项提议得到全体党员的支持,并在村民代表大会上一致通过。综合楼从4月9号开工,在9月底基本结束,共五间三层,505平方。经决算,花费14.5万元,为该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场地与设施。
随着市场经济迅猛地向前发展,林业品种也在发生着变化,如杉树10多年前还是比较紧俏,价格稳定,但随着钢筋、水泥和铝合金进入建筑市场,杉树就被挤出市场,价格一落千丈。随着家具和木地板的兴起,硬木变得越来越受人青睐,木荷、白樗价格逐年攀升。村两委为了增加山区产品效益,提高村民收入,采用了“典型示范,帮助扶持”的方式。先由村做出示范,买木荷苗2万多株,投入I万多元,发展阔叶林基地80亩。在村级带动下,村民积极响应,全村 15个农户也种苗 18000多根,改杉树为阔叶林。在调整产业结构上,该村也迈进了大步,种苗户由原来7户发展到50多户,花卉、苗木品种发展到100多个。
为了大山村更美好的明天,邱根林在不停地思考着、忙碌着、奋斗着……以一颗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回报着父老乡亲对他的厚爱。

(2001-12-4 9:57:45)相关链接 浏览次数:28

发表、查看关于该新闻的评论       把本页介绍给你的朋友把本页介绍给你的朋友        关闭本窗口

“实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