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研报告

 

打印本页

加快培育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



汤黎路

金华地处浙江中部,现辖四市、三县、两区,总面积1.09万平方公里,人口457万。1998年浙江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金华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提出的“把金华培育成为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的目标,着力培育以金华市区为内核,以义乌、东阳、永康、兰溪四个城市为内层,并由周边中心镇共同组成的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生态良好、协调发展的浙中城市群。通过全市上下三年多的努力,现已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97亿元,比1998年增长1.29倍;外贸进出口总额9.92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1.65倍;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945元,市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385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14.2%和36.7%。全市城市化水平由1998年的32%上升到2001年的47.7%;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98年的90.9平方公里扩大到149平方公里。一个各具特色、快速发展、充满活力的浙中城市群已初现端倪。

在加快推进建设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工作中,我们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聚集产业,强化支撑,增强浙中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

加快建设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必须要有很强的产业支撑。为此,金华市委、市政府把合力兴工作为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突破口来抓。

一是抓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提高工业经济聚集度。自1999年以来,我们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各类生产要素流动融合和产业聚集升级的重要载体。至2001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达61.86平方公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1.81亿元,入园企业2075家,如春兰集团、托普软件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来我市落户。安置就业约12万人,实现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15%左右,上交税收占全市工业的1/4左右。

二是抓对外开放,着力提高经济外向性水平。为此,市委、市政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手抓外贸出口,一手抓招商引资工作。2001年,全市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200多家,我市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达170个,全市进出口总值9.92亿美元,其中出口8.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9%,增幅居全省第二。

三是抓扶优扶强,着力提高工业企业的竞争力。从1999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对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机电产品出口欧美专业市场的企业实行重奖政策。同时,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社会平均贡献率和地方财政贡献率的要求,全市确定对138家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并签订了责任书,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争取用3—5年时间,把优势企业培育成区域经济的龙头和支柱企业。

四是抓技术创新,着力提高工业经济的技术竞争力。大力实施技术创新12353工程,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1999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每年与中科院等联合举办一次工业科技合作洽谈会,与农科院等联合举办一次农交会,使我市企业与中科院、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和研究院所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从而带动了技改投入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1998年全市只有1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17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市已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4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7家。

二、强化基础,完善功能,增强中心城市的承载力和吸纳力

作为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除了要有强力的产业支撑外,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高水准的城市品位、完善的城市功能。金华的优势在交通,未来金华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也在交通。交通优势是形成金华其他方面优势的重要基础。近几年,我市着力构建一个内外交通顺畅、区间交通便捷的立体化交通网。对外通道着重建设杭金衢、金丽温、金甬三条高速公路,并规划建设台缙、杭新金两条高速公路;内部通道围绕“半小时交通圈”的目标,着重建设从市区到各城市的三条快速通道。铁路建设,今年要配合铁道部门对浙赣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今后几年要争取规划建设金椒线(金华——椒江)和金甬线(金华——宁波)。在机场建设方面,启动了义乌民航机场改造工程,以扩大义乌机场的辐射能力。依托交通和市场优势,加快浙江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今年,我市已与宁波合作建设金华甬金集装箱堆场,将使宁波港口开放优势延伸到浙中腹地。

城市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人居功能。现代人不仅仅满足于“居有其所”,而且要求“居要舒适”、“居要宜人”。近几年,我市以城市发展规划为龙头、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双轮驱动,齐头并进。全市各县(市、区)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旧城拆迁改造。作为中心城市群内核的市区,近三年共拆迁旧房面积80多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1亿元,使2877户低标准危旧房户搬进了新居。通过改造,金华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在新区拓展方面,江北、江南、金东区建设全面推进。按照山水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金华市区以八一街景观轴为中心,重点建设“三江六岸”绿化休闲景观带,并将北山、南山景区纳入城市范围,引绿入城。1999年以来市区新增城市绿化面积70多万平方米。

我们也非常重视城市道路、供水供电、信息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建设。金华市区“十五”期间规划建设“三纵三横”的城市主干道,按118平方公里范围拉开城市道路框架。新建了供水工程,市区日供水能力从1998年的15万吨提高到了30万吨,全市率先在浙江实现了所有城市(含县城)都改用优质的水库源水。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一期工程,供电能力大大增强,供电可靠率达到99.97%,电压合格率达到99.52%。以建设浙江中西部信息港为目标,启动了宽带IP城域网等10项信息化工程,新建了金华等4个光纤环网,一个大容量、宽带化的信息枢纽正在形成。

三、以城带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在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同时,我市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一是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和生产要素聚集扩散双向流动的规律,切实抓好中心镇、中心村的建设,把进不了城市但有条件进入中心镇、中心村的农民,通过发展工业园区和第三产业,把他们吸纳过来。目前我市已确定32个中心镇和50个市级中心村作为重点的扶持培育对象,制定出台了加强中心镇、中心村建设的相关政策。二是实行积极的人口迁移政策,降低入城门槛。我市放宽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相关政策,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逐步实行按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为主要依据申报登记户口,促进人口向城镇合理、有序流动。三是加大劳动力输出力度。

如何让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致富,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我们一方面加快农村道路、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另一方面,坚持实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农民针对市场消费需求多品种、多样化发展农业,特别是发展与城市消费接轨的都市型农业、城郊型农业,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发展绿色食品和安全农产品。2001年,我市粮经种植比例由上年的66∶34调整为57∶43。同时,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田适度规模经营,并加强为农服务,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

(作者:中共金华市委书记)

(2002-7-24 15:19:39)相关链接 浏览次数:75

发表、查看关于该新闻的评论       把本页介绍给你的朋友把本页介绍给你的朋友        关闭本窗口

“实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