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研报告

 

打印本页

迎接信息时代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应从哪里入手?



稿件来源:参考消息

--------------------------------------------------------------------------------



  在全球信息化发展驱使下,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去年3月举行的第九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我国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决策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政府高层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的决心。

  那么,究竟从哪里入手推进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信息化研讨会上指出,目前各级政府抓电子政务建设的劲头很大,花了不少钱,但大多数都在忙着建设自己的公共网,而对如何构建国家电子政务体系、是否真正提高了政府的服务功能等考虑较少。有的是为了日常办公方便些,有的是为了领导来了能够演示,更有甚者是把设立电子政务项目变成了要钱的机会。这样下去,将会失掉电子政务建设的真正意义。

  电子政务建设要经历四个阶段

  翻阅一下国际有关电子政务建设的资料: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已把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其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电子政府的建设。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对62个国家(其中39个为发展中国家,23个为发达国家)所做的调查,89%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事实上,电子政务已经迅速地列入了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政治日程。

  当前,电子政务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有两个主要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构造和发展电子政务;第二个特征是就电子政务的内涵而言,更强调政府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完善。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政府上网主要是为了改变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以政府投资为主,但这只是建设电子政府的第一步,真正将传统的政府办公改造为成熟的电子政务,一般需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

  起步阶段:政府通过网站发布与政府有关的各种静态信息,如法规、指南、手册、组织机构、联络方法等。政府与用户单向互动阶段:除在网上发布与政府服务项目有关的动态信息之外,还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这个阶段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用户可以从网站上下载政府制订的表格(如报税表)。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阶段:政府与用户可以在网上完成双向的互动。如用户可以从网上将报税表发送至国税局,政府也可以就某个非政治性的议题(如公共工程项目)在网上征求居民的意见,让居民参与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决策等。网上事务处理阶段:如国税局可以在网上完成整个报税过程的事务处理。

  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维迎认为,实现由“传统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困难的过程。世界各国在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硬件轻软件、应用开发严重滞后”。只有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和改造,把繁杂的纸张文件变成了电子文件,办公室、柜台或窗口办公转移到计算机屏幕上,电子政务才会真正地趋于成熟。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卡口”

  近年来,在国家与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很快,2001年7月,北京、上海、广州等16个城市被列为信息化试点城市,此后相继出台的《“十五”信息化专项规划》和《信息产业“十五”计划纲要》都极大地推动了信息化及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

  英特尔中国区总裁陈伟锭、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黄存义等世界信息业“巨头”的老总认为,中国庞大的政府系统及相应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子政务市场规模。据估计,未来10年内中国的市场需求容量能够达到3000至5000亿人民币。

他们建议说,从电子政务的建设来看,其可实现条件之一是有相对发达的“电子商务”。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已在硬件、软件、基础设施等方面在走向成熟,大规模“电子政府”市场的形成已具备了一些条件。并且,国内外电子商务的全球汇融,也要求中国政府必须以一个“电子化的政府”来运作。虽然,中国的信息化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仿造,但只要重新借鉴国外的经验,找出自己的问题,中国将会少走很多弯路。

  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公司总裁唐敏、中关村科技有限股份公司总裁段永基、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公司总裁卢志勇等国内IT企业的领头人,结合自身运作经历分析了当前国内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问题。他们指出,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企业信息化还是政府电子政务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技术问题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制度问题,制度远重于技术成为制约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他们说,电子政务中的关键字是“政务”,而不是“电子”。尽管我国电子政务已经具有一定基础,但是电子政务的真正实现不是政府办公自动化,更不是政府上网。应该看到,目前政府网站大多数只建立起“躯壳”,还未能真正实现网上互动。因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仍存在几个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的“卡口”。

  第一,电子政务要求协调一致的工作流程与政府目前“条块分割”的组织结构之间的利益冲突。

  第二,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墨守成规的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

  第三,建立正当的、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往往重“化”而轻“信息”,政府事物处理流程仍未公开,不够透明。

  第四,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国家对信息化建设的事前立项、投资、审批和事后评审也无依据可言。

  第五,政府管制多,市场调节少,统一意志多,多样发展少。

他们还提出,国外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两个主要难点值得注意。一个是电子政务的一体化问题,即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系统一体化问题,第二个是所谓数字鸿沟问题。

  电子政务建设要遵循市场规律

与会的专家,企业家指出,按照我国国情,电子政务的公共管理目标可定位为“规模适度、管理科学、高效服务”。如何制定政府的决策,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目标的关键。

  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的公共职能将有全新的改变,因此政府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不能光有方向而没有规划,还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政府首先要改变主导者、行政管理者的角色,其次必须依靠信息化的手段,以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作为基础,加强实现科学的预测与决策功能。

  他们建议各级政府和部门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决策和管理:

第一,由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适逢社会转型期,即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变。在此过程中,政府由主导者变为协调者和引导者。即要选择那些真正重要而其他组织或个人又不能做的事情来做(如制定规则和监督规则执行、协调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对市场失灵、具有很强外部性的网络环境加以扶持等),其它的则交给市场做。在电子政务方面,政府应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遵循“大规划、小动作”的原则,采取分阶段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渐进式战略,持续加以推行。另外,要“因地制宜”大力提倡各地电子政务的发展,观念先行,辅以技术手段支持,使电子政务逐步渗透到各个地方。

  第二,国家在制定标准方面,应注意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的特点,放手由市场自由选择;而应用型标准的统一,关键在于对制定标准的主体的选择。在美国,这样标准通常是由行业协会或行业中最有权威的企业来制订推广。我国在此方面,应首先建立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信誉度,依靠行业内的大企业联盟,由它们推出标准,由市场检验后最终确立标准的权威性。

  第三,建立利润导向的市场机制与网络环境。首先政府与企业都要把着眼点从原先内部的信息化实施转向外部的“协同商务”基础环境的建设;其次政府应大力鼓励行业中的龙头企业率先开展协同商务,最后以“政府采购”为龙头带动整个电子政务的发展。

  第四,重视科学研究与调研,实现产学研的良性互动,要积极改变科研机构的研究与产业、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现状,促进产业与科研接轨,给予科研机构与产业界进入政策决策的机会。

  他们强调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有一哄而起的迹象,这种势头必须得到及时制止和有效引导。

(2002-7-25 8:26:12)相关链接 浏览次数:119

发表、查看关于该新闻的评论       把本页介绍给你的朋友把本页介绍给你的朋友        关闭本窗口

“实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