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社区党建 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婺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姜 能)
社区作为一级社会管理组织,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事物。城市社区建设,是社区服务的拓展,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对于党领导社会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具有深远的意义。努力加强社区党的建设,是社区工作健康发展的保证,更是我们党组织和凝聚整个社会,不断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一、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党建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组织形式、经济成分、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在社区综合反映出来,并给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许多急待解决的新问题。我们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根据社区出现的新变化,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问题,开辟新途径,开创新局面。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在现阶段,城市基层社会结构面临重组,社区的地位和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它是维护城市稳定、巩固政权的重要阵地, 也是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如果党组织不去占领,其他政治势力就会与我们争夺群众、争夺阵地。党组织绝不能丧失这一阵地,绝不能弱化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因此,切实加强社区党建,是适应目前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新形势需要,从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社区的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1、加强社区党建为强化基层党员教育与管理疏通了新渠道。
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特别是实行所有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之后,机构人员变动很大,社会成员的“单位”属性逐渐减弱,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许多退休职工、下岗职工转入社会。而且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社会人口流动性加剧。这就使得许多党员组织关系与就业单位分离,在对党员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组织考察、监督规范等活动方面,出现了许多困难。但这些人大部分活动总在一定的社区之中,因此,加强社区基层党的建设,可以通过社区党员登记,建立党员联系卡,建立社区基层党校,开展社区党员凝聚力工程建设等方式,把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所有社区内党员之家。在这个温暖的家中,把党组织对党员的关心、教育与管理真正落实。使党员在社区中能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使基层党组织获得更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改变过去部分党员游离组织之外,一些基层党组织松散无力的状态。
2、加强社区党建为深化党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阵地。
随着全面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原有的一些我们党的宣传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途径与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情况和新的环境条件。如民营企业、部分股份制企业和其它一些新经济组织,不能在生产时间内定期召开会议或组织有关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的甚至连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机构和人员都很少,党组织的思想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只能放在工余时间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社区党建就可以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通过组织各种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有关理论和知识,加强社区成员自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在与“法轮功”邪教的斗争中,全国广大社区党组织就通过社区党建这一有效阵地,成功批判与抵制了“法轮功”歪理邪说,教育争取了成千上万不明真相的群众,充分显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也不断扩大了我们党的社会影响力。
3、加强社区党建为密切党群关系开辟了新途径。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制度的改革,城市居民与所居住社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素质也显得十分迫切。在社区这一群众自治组织中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使街道一级党建向社区延伸发展,这使得党组织更有利于全面参与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整个过程,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使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的认识和情感更深刻更贴近,也使党组织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了解更直接更及时,这无疑更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社区的工作联系千家万户,与社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社区党组织通过开展党建工作,围绕方便居民生活,加强社区服务和管理;围绕创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搞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围绕丰富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提高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来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二、当前街道社区党建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现状:
我区管辖的4个街道(不含个开发区托管的3个街道),街道党委下设2个党总支,67 个党支部,其中居民区党支部43个,村党支部5个,企业总支2个,企业支部11个,街道机关支部6 个。截止2000年底,共有党员1390名,其中下岗职工党员357名,占25.7%,离退休党员517名,占37.2%。
近几年来,我区各街道党委通过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认识,从基础抓起,从基层抓起,积极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思想导向作用、重要决策作用、组织保障作用和行为表率作用,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好地推动和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从街道居民区的实际出发,努力使党组织的设置与居委会建立同步进行。街道所属企业有条件的均单独建立了企业党支部,党员人数不足的也相应建立联合党支部,力争居民区党的组织建设不留“空白点”。二是重视居民区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居委会换届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办法,从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中挑选了一批年龄较轻、文化程度较高的同志充实到居委会班子。在居民区班子领导配备上,提倡交叉兼职,居委会主任与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两职一人双肩挑的共有26人。三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各街道党组织充分利用基层党校阵地,搞好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并定期不定期组织居民区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培训,强化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素质。同时,坚持和不断深化“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使每个党员时刻用先进分子的标准约束和规范自己。四是积极开展社区党建活动。各街道党委把社区党建与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相结合,以求实效。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四个结合:即把社区党建与社区创建活动相结合;社区党建与创安活动相结合;社区党建与社区文体活动相结合;社区党建与送温暖活动相结合。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又推进了社区建设,也得到了社区群众的广泛好评。
(二)存在问题:
1、条块分割,社区党建体制不顺。现行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是以党组织隶属关系组成的纵向链式结构。街道和居民区的党组织与所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很少横向联系。对在职党员“八小时外”的管理成为空白点。有的在职党员认为自己不属社区管理,对街、居工作是否配合随意性大,极少数党员的不良行为还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但社区党组织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2、居民区班子力量不足,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大。虽然近年来对居民区班子进行了充实调整,但力量依旧比较薄弱,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大多数居民区党支部只设一名书记,没有支部委员,其核心作用较难发挥。许多居民区支部书记年龄偏大,适应不了繁重的工作任务。居民区党员老化情况也比较严重,全区居民区党支部 586名党员中,61岁以上的就有365人,占62%。同时, 随着城市改革的不断深化,居民区党员结构成份变得更加复杂,党员数量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下岗职工、离退休职工党员转入居民区数量直线上升,这些人居住分散,年龄大小不一,身体好坏不同,素质参差不齐。居民区支部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对这些党员存在教育管理难、思想沟通难、组织生活难等问题。
3、经费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社区党建活动的开展。目前我区四个街道44个居委会自有办公用房(有产权)31个,租用办公用房5个,借用办公用房8个。以前居民区支部只有3-5 名党员时,在办公室可组织党员学习和开展活动,但现在大多数居民区党员都超过20名,有的甚至超过50名,原办公室已容纳不了党员的学习和活动,出现了每月组织学习和开展活动都得到外单位借用活动场所的情况,给社区基层支部开展工作带来不便。居委会的办公经费也极其短缺,市政府每月拨给居委会办公经费100元, 用来支付日常支出还不够。平时承担的许多政府职能工作繁多,象征性的补贴和居委会自身的一点创收也难以维护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一些社区党建活动的组织开展因为经费问题而感到有较大的难度。
三、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社区在基层政权建设中的基础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党建已成为党的建设的前沿,成为党的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成为城市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一个值得我们积极探索并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1、调整布局,优化要素,夯实社区党建基础。一是调整街居布局。在明确社区定位的基础上,从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出发,适当调整现行街居管辖范围、户籍人口,以保证街居责权利三者的协调,也有利于社区党组织的合理设置和有效管理。二是配强居民区干部。结合机构改革、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和企业转制,选聘一部分政治政治素质好、文化层次高、工作能力强的机关干部、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到居民区工作,改善居民区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三是完善设施配套。要积极帮助居委会解决好办公活动场所、党建经费问题。协调动员辖区单位开放场地资源,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上下联动,加强协调,努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网络。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更新观念,将原先单一的街道党建格局和传统党建工作方法,向社区延伸和拓展,不断进行新的探索。要建立区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并定期研究、部署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协调、实施有关工作。在街道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加强对社区工作的协调,实行成员单位委员制,由街道辖区内各成员单位派一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组成,街道党委书记任主要负责人。协调委员会负责研究、部署、协调工作,交流信息,总结经验,协商议事等。在居民区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与驻居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积极争取社区内基层党组织的支持和配合,逐步形成社区党建工作合力共建的新局面。同时,要认真做好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凡有条件的都应建立党组织,力求消灭“空白点”。
3、分类指导,强化管理,有效开展社区党员的教育工作。一是加强离退休党员管理。要针对离退休党员的特点,举办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鼓励他们参加社区建设,努力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二是加强特殊身份党员管理。对辖区内下岗职工、流动个体经营户、人户分离的党员,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支部、党员联络站等载体,加强联络,把他们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范围。三是加强在职党员管理。要从实际出发,因人制宜,发挥在职党员的特长,让他们在参与社区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建立在职党员联系卡、在职党员登记制度、在职党员评议制度等,实现在职党员单位和社区的双重管理。四是积极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根据各类党员的特点,积极有效地开展各种党员教育活动,利用基层党校、上党课、结对帮困扶贫等形式,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发挥党员作用奠定良好基础。
4、健全制度,落实责任,积极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化。
社区党建工作涉及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的协调问题、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双重管理问题、党员属地管理问题、经费问题等,为使社区党建工作规范化运作,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要通过建立社区党建指导委员会制度、社区党建联席会制度、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制度、社区党员联络站制度等,明确职责、任务、工作方法。同时,还要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新经济组织、社会团体组织党建制度等新的工作制度,并建立一级抓一级的工作责任制和新的考评机制,努力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积极开创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2001-10-7 11:10:24)相关链接 浏览次数:328 |